周易知识库
首页 > 易学密码

【知识点】自然观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时间:2023-01-16作者:起名文化

【知识点】自然观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人民出版社,1984.15.];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金、木、水、火、土)、元气、太极等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相辅相成、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宇宙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统一;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2.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水、无限者、数、气、火、种子、“四元素”(土、水、火、气)、原子、“四因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的变化和发展着;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和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3.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在认识宇宙方面,中国侧重研究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等问题,希腊侧重研究宇宙的演化等问题;中国的“元气说”和希腊的“原子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杰出代表。1.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古代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蕴涵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例如,赫拉克利特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主张自然界不是人创造出来的,是变化和发展着的。他的思想被列宁称赞“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395.],他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390.]。2.它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等分别被近代的哥白尼、道尔顿和达尔文等人的科学发现所证实,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这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386.]1.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的自然观虽然在总体上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但其中已经存在着如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如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和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的对立,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对立等。2.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方面科学地、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以后,这种自然观受到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冲击,并被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所代替。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1.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持有“原子论”。它主张自然界最初来源于不可分割的原子的机械运动;自然界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2.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等人持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观点;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等人持有唯物主义的“唯理论”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经典力学认为,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只有速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无质量变化;物体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到数学方程式的逻辑规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存在的;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粒子构成。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第二,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第三,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架机器,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否定了辩证法的认识论;它主张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物质的运动和自然界的合目的性创造都来自于上帝。

因此,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为“陈腐的”、“僵化的”、“保守的”、“低于希腊古代”的自然观。[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人民出版社,1984.10-11、25.]具有上述缺陷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康德“星云假说”等自然科学的发现连续地“打开缺口”,最后被辩证唯物主义自 然观所取代。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 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 19 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 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1.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主张人在自然界面前只有受动性而没有能动性,但它能够以感觉经验为基础说明自然界, 主张自然界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的本质是肉体感受性,感觉 和经验是外部世界作用于感觉的结果,从而发展了唯物主义 反映论。 2.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虽然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但它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并且是不断运动、变化和 发展着的,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历史过程, 并遵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则;时间、 空间、运动和物质是统一的,矛盾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动力; 生命来自于自然界,能动的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人是自然 界的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尿素的人工合成理论、元素周期律、电磁理论、细胞 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 理论。它们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的普遍联系和辩证性质,以近 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使辩证唯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 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 译.人民出版社,1984.15.];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 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 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 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 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 1.它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经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 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 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2.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动,它内含否 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10 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 指导。 3.它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 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 和社会进步,其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 自然观等方面,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 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 括和总结。 1.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近代的莱布尼茨、狄德罗、康德、黑格尔等都主张自然界是一个系统;马克思 和恩格斯主张系统是自然物质的存在方式,自然界是永恒循 环和发展着的。 2.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家们认为,世界是由阴阳和五种元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运动着的整体。这种注重研究整体、协 调和协同的思想受到西方著名科学家普里戈金的高度评价。 11 他主张把强调实验、分析和定量描述的西方科学传统和强调 “自发的有组织的世界”的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导致新的 自然哲学和自然观”。

中国阴阳五行理论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吗_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和方法论属于什么主义理论_幼儿朴素理论

[普里戈金.从存在到演化.曾庆宏等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知识点】自然观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986.57.]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它超越了还原论和决定论思想,注重研究自然界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及其 演化机制,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范畴,揭示了 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生命起源的 自组织机制及演化机制,阐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相互联 系,论述了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 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 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 系,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 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 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 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 路径和基础的有序化过程;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时间和物质 系统相互关联;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过 12 程中国阴阳五行理论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吗,是无限循环和发展的。 2.系统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 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 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 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 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 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一)人工自然观的思想渊源13 1.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论述了“人工客体”等概念和改造自然界的内容;近代培根和斯宾诺莎等提出了“人为 事物”等概念和创造自然界的观点;康德和黑格尔提出了“人 为自然立法”和“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论述了改造自然过 程中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 “人化自然”等概念,论述了以实践改造自然界的观点。

2.古代中国创立了蕴涵着改造自然界思想的“五行说”,提出了“人胜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改造自然界的思想;到20 世纪60 年代,又提出了“人工自然”和“社会自然”等概念。 1.人工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近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系统科学、生态科学等。它们共同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天然自然界与 人工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减少创造人工自然界的负面后果奠 定了思想基础。 2.人工自然观的技术基础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采取技术、加工技术、控制技术、输运技术、通 信技术和医疗技术等技术以及当代高技术和新技术。 1.人工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 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 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 14 社会属性;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 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 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用生态 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 型的人工自然界。

2.人工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 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 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 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 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知识点】自然观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 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 性特征。 15 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 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生态学和目的论的视角主张人和其他有机体共存于自然界系统中;古代中国人提出了“天人合 一”的自然观思想。 2.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改革不合理的 社会制度是促进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共产主义 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自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研究 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以此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 学。生态科学认为,人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人是生态 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者;人和生物共同遵守“物物相关”、“相 生相克”、“协调稳定”等生态规律。生态科学主张以整体、 循环、平衡和多样性的生态理念,研究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 化,研究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16 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 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 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 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 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 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 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 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2.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 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 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 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 文明的理论基础。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 17 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中国阴阳五行理论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吗,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第 二中国阴阳五行理论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吗,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 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 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 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 展。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 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 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 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 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 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起名文化专业的起名平台。